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及防治方法

来源:养猪技术作者:xkk时间:2017-12-14 13:15:42手机版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一般仔猪感染该病的机率较大,仔猪感染后会出现呕吐,严重脱水等症状。

猪得了传染性胃肠炎怎么办,如何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有效防治,来看下小编整理的关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各位养猪户有所帮助。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因素:

1)秋冬和早春季节,圈舍内温度低、湿度和温差大、空气不流通、气体污浊。

2)程序化免疫不规范或不合理、疫苗使用不当、群体免疫力低、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3)防疫、消毒等不规范,工作不彻底。

4)饲养管理不当,应激预防及处理不到位,断奶仔猪突然断奶或更换饲料。

5)仔猪日常摄入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

注意,猪传染性胃肠炎在症状方面,与猪流行性腹泻有部分相似之处,在临床诊断上要注意区分。

临床症状: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日龄的猪临床症状不同。

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7天死亡,死亡率达100%;在2-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0-10%。断乳猪感染后2-4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8天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母猪与患病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及防治方法

仔猪症状:发病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 ℃、呕吐、口渴、脱水明显、体重迅速减轻,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且常含有凝乳块,并有恶臭味。两周龄内、特别是出生后48 h或5~7日龄内的乳猪吃奶后突然神情呆滞,喜卧,呕吐(呕吐物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同时发生剧烈腹泻,食欲不振或废绝,皮毛无光,走路摇摆,眼球下陷,因迅速脱水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育肥猪症状:病程约5~7 d,多为急性,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达100%。症状不一,有的不明显;有的突然发病,呕吐、脱水、渴欲增强,厌食或不食,极度消瘦,同时伴有急剧水样腹泻,排出含少量未消化食物的灰白色或灰褐色的水样粪便(有腥臭味)。

种母猪症状: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接触性感染。大部分治愈母猪带有病毒,症状不明显,无腹泻;有的哺乳母猪出现体温升高,泌乳下降或无乳,呕吐,厌食,腹泻。

后备公、母猪与育肥猪症状类似。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方法

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在引进猪只时,注意仔猪是否来自疫区,猪场是否发生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等。

预防方法:

平时注意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猪只,以免传入本病。当猪群发生本病时,应即隔离病猪,以消毒药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尚未发病的猪应立即隔离到安全地方饲养。[2]

治疗方法:

用药物控制继发感染:首先,先注射阿托品,按照每头2-4mg注射;严重病猪可后海穴封闭。最后,肠毒清(国浩)100斤/套,连用2—3天,同时口服次硝酸铋2-6g或鞣酸蛋白2-4mg,活性碳2-5g。中药可选用地榆炭、肉桂、煅龙骨、神曲、煎煮饮或灌服,一日二次疗效极佳。 

养猪技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