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故事作者:cy1990时间:2020-10-26 10:28:36手机版
10块钱一大把的南极人袜子背后,有通往几百亿的财富之路。
纵观今年的A股市场,有一只神奇的股票叫做南极电商(002127.SZ),今年以来股价飙涨,从3月份的9元多飙升至7月中旬的近24元,累计涨幅达132%,甚至秒杀掉了同时期贵州茅台逾60%的涨幅。南极电商的最新市值已经超过490亿元。
而南极电商的原身正是创办20多年的保暖内衣品牌南极人。
不过,此南极人非彼南极人。如今你买到的10块钱一大把的南极人袜子皆为“假货”,“正品”南极人已停产十多年。
停产十多年,南极人是黄了吗?不,南极人正在躺着赚钱。
原来,全面停产后,南极人做起了品牌授权的买卖,也就是卖商标——给别人的商品贴上自家的商标,甚至还做起了电商服务。
梳理南极人二十多年的公司史不难发现,南极人堪称“节奏大师”,在每一个时代赋予的机遇面前,都从未缺席或踏空。
不论是早期对“炒作”的把控,还是后来借壳上市的操作,在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手中,生意已经变成了一场“资本的游戏”。
上个世纪90年代,保暖内衣风靡一时。凭借仅推出4个月就卖出1亿销售额的好成绩,成立于1997年的南极人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和恒源祥、俞兆林、北极绒一起,被称为保暖内衣界的“开山祖”。
保暖内衣市场越做越大,加上政策红利加持,保暖内衣企业从几家飞速增长至上百家,价格也划分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等各种档次,但行业同质化问题也愈发严重。
激烈竞争之下,价格战爆发了。
在数场保暖内衣品牌的价格战中,善于营销的南极人都充当了“挑起斗争”的角色。不过,价格战给消费者带来的高性价比背后,是行业生存空间的不断压缩。
2004年冬天,国内的部分地区迎来暖冬,南极人发起的“1元保暖内衣”促销活动将整个行业的价格拽至底线。而南极人促销内衣的质量问题也被职业打假人盯上,“发霉内衣”的质疑声随之而来。
价低利薄、口碑每况愈下,南极人的危机远不止于此。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库存问题继续加剧,保暖内衣行业红利接近见顶。
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让我国的纺织业遭遇了不少行业人士口中“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时,保暖内衣行业的产品单一、款式老化、供应链过剩等问题已经无处可藏。
但同时,阵痛带来的改革也让一批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前途未卜之时,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带领南极人当机立断大举转型,砍掉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将苦心经营十余年的所有自营工厂全部关闭,做起了品牌授权的生意,试图整合过剩的供应链。